适用课程: 神韵诗史(0053304410),神韵诗史(05081000)【访问量:191535】
神韵诗史

本课程以《神韵诗学》为教材,神韵诗学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神韵诗史和神韵诗论。神韵诗史,实际上就是神韵诗派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去,神韵诗作为古典诗歌中重要的一支已多有人论及,但是,作为一个流派,却末见专门研究。 其实,在中国诗歌史上,神韵诗不仅作为一种风格存在,更重要的,它是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也就是说,它有自己发生、发展、成熟和衰落的过程,并拥有一批前后相承的作家和代表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神韵诗的意义和价值尚末被人们完整地揭示过。众年周知,正式在诗界标举神韵、并且诉诸实践的是清代的诗人兼评论家王土禛,然而,王土禛在神韵派中已属殿军和尾声,远非首创者。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对神韵派的创作和理论进行了总结,这给我们研究神韵诗派提供了重要依据。迄今的研究事实表明,只有对神韵诗派作一番探木溯源的工作,才可能准确地把握神韵诗的艺术底蕴及其不朽的美学价值,以避免一鳞半爪和浅尝辄止的研究。神韵诗史研究就是这方面所作的一个尝试。

本书是为国内首次开设的中国诗学课程“神韵诗学研究”所撰写的教材。该课程属于中国诗歌史教学的一次探索性改革,其价值在于突现了中国诗学的民族特色,同时又是对中国诗歌史研究的一次突破和深化。

神韵诗学研究”课程于2002年在山东大学文学院中文基地班、本科班首次开设,同时在山东大学网络学院面向全国开设。2004年,在本科的基础上又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班增设了高级课程。总共教学时间已达三年。影响面也已经由网络学院辐射至全国各地,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教材是继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以后首部全程式的的中国诗歌史教材,填补了文化大革命以来高校文科专业没有专门的中国诗歌史教材的空白。本课程以神韵理论统观中国古代诗歌史,突出了中国诗歌的民族特色在当前中国走向世界、需要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的形势下,此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将诗歌演变史与诗歌理论发展史融为一体,第一次做到了史论结合,以论带史。本教材学术视野开阔,不但在诗学领域另辟新径,而且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国古代哲学、宗教等也多有涉猎,做到了多学科交叉,内容丰富而多元。本课程还设立专章,对中西美学理论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并得出了一系列新的结论,这些结论进一步突现了中国诗学的民族特色。是对建立中国诗学体系的一次实践性尝试,它对中国诗学的全景作了描述和构想,对大学生具有启发作用。

本课程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神韵诗史,下编为神韵诗论,两个部分互相呼应,以统一思路贯穿。每章前设有概说,每章后附有思考题,全书的最后,还辑有海内外学术研究的成果综录,以利于大学生课下自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