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93015】

 20130325跨文化沙龙纪要

 

每人近期学术研习经验与资源分享

 

1)朱耀云:分享2个会议报告要点

  1. 自己在201211武汉的首届跨文化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从鸿门宴到巴黎和会:中国人的互动策略”的发言要点:

分析了鸿门宴与巴黎和会两个历史事项中,当事人的交流互动话语,发现传统策略与现代中西合璧教育背景下的交流策略有同(如都用大量比喻、照顾对方面子避免直接指责)有异(如现代策略强调外显逻辑,应用主题句、连贯手段等),从中可剖析中国式互动策略的文化根源及与西式策略的异同。

 

 

  1. 张士闪20120322在山大国际教育学院所做‘中国研究’的基本视角与学术实践”学术报告要点:

知识视角:

Ö 中国研究,我们的本土研究,海外学者的“中国学研究”,“汉学研究”

Ö 海外“中国研究”的两种视角:

费正清“冲击-回应”模式:历史学的视角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西方的冲击注入了引发现代化并

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即“民主主义、科学、民主和其他推动世界文明的

要素”        参见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亚模式:“帝国主义模式”(詹姆斯.佩克)、

“传统-现代”模式(约瑟夫.列文森)

柯文:“国家-社会”模式: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视角

      柯文“中国中心论”:“从置于中国历史环境中的中国问题着手研究”《从中国

发现历史》1989

Ö 中国研究呼唤文化会通、多元的主客体并置的本土研究

      结合“我看我”、“我看人看我”两种视角。因为:

  “本土研究的优点:更易于把握社会与文化规则与人本身生活的相关性,也更可能了解研究者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并给予自身一个贴切的社会定位(王铭铭,1997)”

缺点:民族主义/地方主义情感驱动(任何人常常难以避免),社会制度安排与

角色化生活需求的影响

        学术方法:

Ö 中国研究的学术路径,可以选择:采纳贴近中国人的内部视界。

具体而言,可以

l  从生活-文化整体观的理念出发:

田野调查

l  从个案出发、以小见大

他比较了问卷与个案的不同,强调了问卷的可疑性和个案的价值。

个案研究,“深描”个案,以小见大,

同时注意其自身的局限性(解释性张力、阐释空间大)。

l  凸显问题意识、突破学科界限

闪哥重要分享:

做学问要“宽口径、主领域”。一定要有专攻的学术领域。

若聪明肯干,则5年可以在领域内显山露水,如发表高质量2篇论文或出版1本好书,可以奠定一席之地。

但是,有了主领域,还应该在该领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在对已有学术史精心梳理的基础上产生的!

l  立足民间立场,构建阐释框架。

厘清了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对象的重要区别:

人类学喜欢深入考察到某洋某小岛的与世隔绝的某部落

民俗学喜欢深入考察底边人群:社会的底层人群和边缘人

   认为从中可以探究官方与民间的文化如何互动协商的。

 

选题举例:

小的选题:某某地区某某村虚病与实病的诊断与治疗

大的方向:中国文化某事项的海外传播

该类选题很有发展前景

Ö       学术实践中的工具选择:

²  国家、民间与精英(虚病,实病;走阳,过阴)

²  口承、身承与书承(口述、文献与仪式)

²  历史感、地方感与群体感

²  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与公共记忆(自居与共居)

²  记忆、表达与交流(语境、功能与超越)

 

2)罗洁:分享了近期莫言研究的心得和要点

          在综观莫言、福克纳、马尔克斯等基础上,

认为莫言“魔幻为壳、现实为核”,假魔幻之名,探现实问题。

 

3 陈雅莉:

分享了哈佛人类学教授 Michael Herzfeld 教授(曾担任美国最好的文化人类学杂志American Ethnologist 的主编,是数十种杂志的编委会成员,这包括美国最顶尖的两本人类学杂志:American Anthropologist Anthropological Quarterly (为编辑之一)。另外,他还曾担任现代希腊学研究学会和欧洲人类学学会的主席)讲座信息

  “Heritage: National Identity and Local Practices (遗产:国家认同和地方实践) “

该课程从34日正式开始,至410日结束。

Time: 1:30-3:20 Mon, Wed, Thur

Venue: R1618 A. Zhixin Building

 (Tmr the venue is shifted to R1521, same building)

 

 同事提醒:附:哲社学院人类学系有文化自觉与跨文化交流系列讲座,

欢迎有讲座预告信息的老师与大家提前分享。

 

关注:山东大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http://www.sps.sdu.edu.cn/sps80/content.php?id=3362

 

牛津大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Home

www.isca.ox.ac.uk/

Offers information on degree courses,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s. University of Oxford.

 

牛津大学人类学学会

Oxford University Anthropological Society

http://www.anthro.ox.ac.uk/current-students/oxford-university-anthropological-society/

 

4)黄兰兰:分享了她跨文化电影教学与研究心得和创意

         思考:跨文化电影的分类、

         创意:探究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对同一电影的不同解读及其文化探源

 

     

5)陈珊:分享了她参加“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写作与发表研修班” http://www.sden.sdu.edu.cn/News_View.asp?NewsID=308

及平时积累的研究资源:

²  许家金博士分享的publish or perish软件

²  知网空间的“学术趋势”,有助于发现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学术热度、高频引用和下载文献及学者

²  用于平时科研资料整理分类的国endnote软件,国内notefirst软件

(可以帮助生成综合的参考文献等)

²  FeedRSS订阅国外学术杂志的便利之处

更多同事分享:

²  外研社各种培训班的课件从其网络可以下载

²  Academia.com 加入后可以定期收到自己选定领域的最新英文学术论文

²  山大图书馆电子资源:

EBSCO/Kluwer/JSTORE/Elsevier等数据库 可以搜索下载文科英文文献,PROQuest、万方可以搜索下载国外、国内硕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