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
学时 |
授课教师 |
主要内容 |
绪论 |
2 |
刘传勇
/姚伟 |
生理学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机体三种调节方式的主要特点,正反馈、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方式及生理意义,前馈的概念。
本部分已经完成双语教学课堂实录。主讲,刘传勇
绪论1 生理学概念;绪论2 内环境,稳态及体液调节;绪论3 神经调节,自身调节及负反馈;绪论4 正反馈及前馈
|
细胞的基本功能 |
3 |
刘传勇
/姚伟 |
第一节,细胞膜的转运功能
简单介绍细胞膜的结构;介绍几种转运功能,包括单纯扩散,载体协助的宜化扩散,通道转运,主动转运等。
本部分已经完成双语教学课堂实录。主讲,刘传勇
细胞1 概述及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2 膜蛋白,物质跨膜转运概述及单纯扩散;细胞3 易化扩散及通道(1);细胞4 通道(2);细胞5 原发主动转运 ;细胞6 继发主动转运,出胞及入胞及静息电位 |
4 |
刘传勇
/姚伟 |
第二节,细胞膜上的生物电现象
介绍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原理;电压钳和膜片钳技术在细胞膜电生理活动中的应用;细胞膜的局部点位;动作电位传导。
本部分已经完成双语教学课堂实录。主讲,刘传勇
细胞7 静息电位产生机理(1);细胞8 静息电位产生机理(2);细胞9 动作电位(1);细胞10 动作电位(2);细胞11 动作电位(3)及电压钳(1);细胞12 电压钳(2)及膜片钳(1);细胞13 膜片钳(2)及局部反应(1);细胞14 局部反应(2)及动作电位传导(1);细胞15 动作电位传导(2) 及不应期及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1) |
4 |
刘传勇
/姚伟 |
第三节,骨骼肌收缩原理
介绍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肌丝滑行;前负荷和后负荷及其对肌肉收缩功能的影响。
本部分已经完成双语教学课堂实录。主讲,刘传勇
细胞16 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2);细胞17 NMJ疾病,骨骼肌微细结构(1);细胞18 骨骼肌微细结构(2)及肌丝滑行(1);细胞19 肌丝滑行(2)及兴奋收缩耦联(1);细胞20 兴奋收缩耦联(2);细胞21 肌肉收缩的力学表现(1) |
2 |
刘传勇
/姚伟 |
第四节,细胞膜的被动特性
介绍影响细胞膜被动特性的主要因素(细胞膜电阻,轴浆电阻,膜电容),髓鞘包绕的作用,时间常数与距离常数及其在突触后电位整合和动作电位传导中的作用
本部分已经完成双语教学课堂实录。主讲,刘传勇
细胞22 肌肉收缩的力学表现(1)及细胞膜的被动特性(1);细胞23 细胞膜的被动特性(2);细胞24 细胞膜的被动特性(3);细胞25 细胞膜的被动特性(4);细胞26 细胞膜的被动特性(5) |
血液的功能 |
2 |
崔敏
/王蓉 |
介绍血液的基本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生理学止血的基本过程和血小板在期中的作用;凝血过程,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血型与输血。
这部分已经完成双语教学课堂实录。主讲,陈连璧教授(退休教师)
3.7 血细胞的生理
3.8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1 3.8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2 |
循环系统 |
3 |
崔敏
/王蓉 |
第一节,心脏泵功能
介绍心动周期的概念及其不同时期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腔内压力变化、瓣膜的开放和关闭、血流及伴随的心音的变化;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搏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本部分已经完成双语教学课堂实录。主讲,陈连璧教授(退休教师)
4.10.2 心泵过程和机制-1 4.10.3 心泵功能评价;4.10.4 心泵储备 4.10.5 心泵功能的影响因素-1 4.10.5 心泵功能的影响因素-2 |
4 |
崔敏
/王蓉 |
第二节,心脏的生物电现象
心室肌细胞静息和动作电位特点;自律细胞自律性产生原理;慢反应与快反应细胞;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及其影响因素;心电图的基本图形及其形成机理。
本部分已经完成双语教学课堂实录。主讲,陈连璧教授
4.9.1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1 4.9.1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2 4.9.2 心肌的电生理学特性-1 4.9.2 心肌的电生理学特性-2 |
3 |
崔敏
/王蓉 |
第三节,血管生理
血管的功能分类;血流动力学基本概念;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外周静脉压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基本概念;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淋巴循环及其作用。
本部分已经完成双语教学课堂实录,主讲陈连璧教授(退休教师)
4.11.1 各类血管功能特点;4.11.2 血流动力学 4.11.3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4.11.4 静脉压与回流; 4.11.5 微循环; 4.11.6 组织液生成 |
4 |
崔敏
/王蓉 |
第四节,血液循环调节
心血管中枢,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神经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脑缺血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工作特性;几种激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血管紧张素、一氧化氮等)。
本部分已经完成双语教学课堂实录,主讲陈连璧教授(退休教师)
4.12.1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1 4.12.1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2 4.12.2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1 4.12.2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2 |
呼吸系统 |
2 |
李勤
/于书彦 |
第一节,肺通气
肺通气原理,介绍胸内压的概念、数值及意义;通气过程中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通气阻力和肺通气阻力及其影响因素;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及其生理意义,及肺顺应性的概念。
肺通气功能评价,介绍静态肺容量和动态肺容积,阻塞性和通气性通气功能障碍肺通气功能的变化等。 |
1 |
李勤
/于书彦 |
第二节,气体交换
分压的概念;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
2 |
李勤
/于书彦 |
第三节,气体运输
气体在溶液中存在形式,溶解状态和结合状态;氧气运输,氧容量、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氧离曲线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运输,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
2 |
李勤
/于书彦 |
第四节,呼吸运动调节
呼吸中枢;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氧气、二氧化碳和氢离子对呼吸运动调节;肺牵张反射 |
消化系统 |
1 |
刘传勇
/李景新 |
第一节,消化道功能概述
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慢波电位的概念、产生基础及其和动作电位的关系;消化道神经支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肠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及其余外来神经的关系,消化道感觉传入;胃肠激素,常见胃肠激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 |
3 |
刘传勇
/李景新 |
第二节,口腔和胃内消化
胃液的成分、性质和作用;胃酸分泌机制及其调节,促进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消化期胃液分泌,头期、胃期和肠期;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胃的运动形式及其调节,胃排空的调节。 |
2 |
刘传勇
/李景新 |
第三节,小肠和大肠内的消化
胰液的成分、性质和作用;胰液的分泌及其调节,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胆汁的性质、成分和胆盐在脂类物质消化和吸收方面的作用;胆汁分泌的调节;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大肠的主要作用。
小肠运动的主要形式和作用,小肠运动调节;大肠运动;排便反射。 |
能量代谢和体温 |
1 |
繆兵 |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体温的概念和正常值;机体主要的产热和散热方式及其调节;体热平衡。 |
肾脏的功能 |
2 |
繆兵 |
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肾脏的基本功能;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球旁器的构成及功能;渗血流的特点及其调节,肌源性学说和管-球反馈。 |
2 |
繆兵 |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率过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
2 |
繆兵 |
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转运方式;肾小管和集合管各种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包括Na+、Cl-、水、HCO3-、K+、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H+、K+和NH3的分泌等。 |
1 |
繆兵 |
第四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肾脏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维持及其在尿液浓缩和稀释中的作用;尿液浓缩和稀释机制;直小血管的作用。 |
2 |
繆兵 |
第五节,尿生成的调节
自身调节,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神经和体液调节,肾交感神经的作用,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感觉器官的功能 |
1 |
詹仁知 |
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
1 |
詹仁知 |
第二节,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功能
躯体感觉:本体感觉,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的概念、感受器和传导通路;致痛物质作用机理和阵痛机制。
内脏感觉:内脏痛及其特点,体腔壁痛,牵涉痛。 |
2.5 |
詹仁知 |
第三节,眼的视觉功能
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视近物调节,眼折光能力异常,近视、远视、散光和花眼;眼的感光换能系统,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色觉;视敏度,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 |
1.5 |
詹仁知 |
第四节,听觉器官
中耳的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功能,基底膜的震动和行波学说,毛细胞与感受器电位,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本部分已经完成全英语课堂实录,主讲刘传勇
感觉器官1 The Function of the Ear(1)
感觉器官2 The Function of the Ear(2) |
神经系统的功能 |
3 |
詹仁知 |
第一节,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的功能;化学性突触传递,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神经递质和受体,递质的基本概念及鉴定,递质共存,受体的概念和类型,主要递质和受体系统,包括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儿茶酚胺及其受体,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气体递质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中枢神经元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中枢兴奋 |
3 |
詹仁知 |
第二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脊髓的调节功能,脊休克及其表现,腱反射和肌紧张,脊梭的结构与功能,腱器官及其反射;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抑制区和易化区去大脑僵直和去皮层僵直;中枢对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运动区,运功传出通路;基地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层间的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黑质-纹状体投射系统,帕金森病和舞蹈病的产生机制;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层小脑的主要纤维联系及功能。 |
1 |
詹仁知 |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自主神经的结构与功能特征;脊髓、脑干和小丘脑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
2 |
詹仁知 |
第四节,脑电活动及觉醒和睡眠
自发脑电活动的概念和产生机制,正常脑电波的特征、常见部位和出现条件,自发脑电活动的临床应用;皮层诱发电位的概念,正常波形;觉醒状态的维持,睡眠的时相、脑电表现和生理意义,睡眠产生机制。 |
1 |
詹仁知 |
第五节,学习和记忆
学习和记忆的形式,人的记忆过程和遗忘,学习和记忆机制。 |
内分泌与生殖 |
2 |
于晓
/王锡岗 |
第一节,内分泌与激素
内分泌及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激素的生理作用,细胞膜受体和细胞内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激素作用的终止,激素作用一般特性,激素分泌调控。
本部分已经完成双语教学课堂实录,主讲王锡岗教授
王锡岗 内分泌(一)
王锡岗 内分泌(二)
王锡岗 内分泌(三) |
2 |
于晓
/王锡岗 |
第二节,下丘脑和垂体分泌
下丘脑-腺垂体系统,腺垂体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作用及作用机制,催乳素的生理作用。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血管升压素的生理作用,缩宫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本部分已经完成双语教学课堂实录,主讲王锡岗教授
王锡岗 内分泌(四)
王锡岗 内分泌(五)
王锡岗 内分泌(六) |
2 |
于晓
/王锡岗 |
第三节,甲状腺分泌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甲状腺功能调节
本部分已经完成双语教学课堂实录,主讲王锡岗教授
王锡岗 内分泌(七)
王锡岗 内分泌(八)
王锡岗 内分泌(九)
王锡岗 内分泌(十) |
2 |
于晓
/王锡岗 |
第四节,肾上腺内分泌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及分泌调节。
本部分已经完成双语教学课堂实录,主讲王锡岗教授
王锡岗 内分泌(十一)
王锡岗 内分泌(十二) |
2 |
于晓
/王锡岗 |
第五节,生殖
睾酮的生理作用,睾丸功能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受精与着床过程,妊娠的维持及激素调节
本部分已经完成双语教学课堂实录,主讲王锡岗教授
王锡岗 内分泌(十三)
王锡岗 内分泌(十四) |
生理学实验 |
4 |
刘克敬 |
生理学仪器介绍,哺乳类动物实验基本操作 |
4 |
李景新 |
蟾蜍坐骨神经标本制备,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传导速度与不应期
录像 中文版,英文版 |
4 |
王蓉 |
离体蛙心灌流 |
4 |
于书彦 |
呼吸运动调节
录像 中文版,英文版 |
4 |
崔敏 |
失血性休克及抗休克治疗
录像 :(中文版) |
4 |
繆兵 |
泌尿功能调节 |
4 |
王蓉 |
耳蜗微音器电位
录像 中文版 英文版 |
4 |
李景新 |
操作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