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流体力学【新】
适用课程: 流体力学Ⅰ(0182000110),流体力学Ⅱ(0182000210),流体力学Ⅲ(0182000310),流体力学Ⅳ(0182000410),工程流体力学(18009000),工程流体力学(18009001),流体力学(18027000),优秀课程(2012)【访问量:1761437】
周培源
  

  周培源(1902-1993)。1902年8月28日出生,江苏宜兴人。理论学家、流体力学家。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7年在美国国参加A.爱因斯坦领导的广义相对讨论班并进行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中难度最大的两个方面即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并取得出色成果。在发展中国教育事业和组织领导国家科学文化事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20年代,周培源针对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中著名的引力论提出了“坐标有关”论。此后许多年,“坐标有关”和“坐标无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坐标无关”论者与“坐标有关”论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1936年,周培源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参加爱因斯坦主持的讨论班,他结识了爱因斯坦并向爱因斯坦提出疑问:“既然您曾引用谐和条件的近似式来求解线性化的近似引力场方程,并获得确定的引力波能,预见了引力波的存在,那为什么不给引力论中的坐标赋予物理意义呢?” 爱因斯坦没有回答,也许他期待着周培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开辟引力论研究的新路子。1937年周培源在美国数学刊物上发表了《爱因斯坦引力论中引力方程的一个各向同性的稳定能》的重要文章,在引入各向同性的条件下,求得静止场的不同类型的严格能。之后,在四十余年的科研生涯中,周培源以契而不舍的精神,苦苦钻研他在爱因斯坦面前提出的问题,终于在1979年将严格的谐和条件作为一个物理条件引入引力论中,补充了引力方程。

  30年代初期,周培源认识到湍流场和边界条件关系密切,后来参照广义相对论中把质量作为积分常数的处理方法,求出了雷诺应力等所满足的微分方程,并希望能把边界的影响通过边界条件引入雷诺应力的表达式中。1940--1948年间他发表了这方面的一系列论文。近年来这个理论有很多方面的应用,并发展成为湍流的模式理论。 接着他认识到湍流理论中封闭方案的局限性,必须弄清湍流结构,才能彻底解决湍流问题。1955年以后,他又发表了一系列论文,首先参照量子力学中氢原子角动量守恒求出了作为湍流基元的轴对称涡旋,然后通过统计平均求物理量,成为别开生面的先求解后平均的湍流理论。他的湍流理论在1982年获得国家科学二等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