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课程: 跨文化交流(创新英语)(0311200111),跨文化交流(创新英语)(0311200112),优秀课程(2012),跨文化交流(创新英语)(sd03110642),中国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通选)(sd92310180)【访问量:816879】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流 (通识核心-创新)

新浪读书新浪读书 > 历史 > 美国种族简史 > 移民高潮期(2

移民高潮期(2

http://book.sina.com.cn 2011110817:38 新浪读书

http://vip.book.sina.com.cn/chapter/185082/144964.html

虽然纽约市用居民区(德国)犹太人和闹市区(俄国)犹太人这两个词把犹太人一分为二,可谓别出心裁,但这种用词所体现出的区分,却普遍存在于各地。在19世纪中期的芝加哥,德国犹太人认为波兰犹太人是劣等阶层。一位芝加哥犹太教教士,在呼吁人们为希伯来联合救济协会捐款时,悲叹地说道,芝加哥的犹太人因家财、智力和社会区分,因褊狭的嫉妒心理,甚至因宗教派系和歧见,而闹得四分五裂,并诘难世人,难道那些新来的移民仅仅因为他们在波兰或俄国的土地上首次见到了世界的光明(或黑暗),就还嫌他们不够穷,或者就配不上称为以色列人吗?尽管这种呼吁赢得大笔施舍,但捐款的德国犹太人仍然以怜悯的眼光来看待当然也怀着善意,但亦夹杂着某种恩赐心理来自波兰和俄国的同族教友。像在纽约一样,芝加哥的德国犹太人,也以东欧迁来的犹太人为施舍对象,办起了慈善机构。像在纽约一样,东欧来的犹太人也是牢骚满腹,觉得德国犹太同胞对他们的态度不像话,亦办起了自己的慈善机构。

犹太移民脸上仍然带着当年在俄国隔离区内被四处追拿时的神色,很少敢于跨出自己所在的街区。在和别人打交道时,他们缺乏自信心和气度,常常不敢与陌生人搭讪甚至没胆量和不讲意第绪语的美国犹太人交谈。由于走路不敢抬头(所谓贫民窟的低头弯腰式),加上那副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模样,他们自然就成了街头小混混捉弄的对象,这些家伙故意奚落他们,骚扰他们,偶尔还拉起他们的长胡子耍着玩。这种任人宰割的行为,激发了德国犹太人对他们的愤慨,责怪他们不争气,让非犹太人认为犹太人都是懦夫。然而,一直在美国的安全环境里飞黄腾达的德国犹太人,从来也没有体验过东欧犹太移民遭到的那些令人发指的欺凌,不知个中滋味,而东欧犹太人对当年受到的欺凌至今记忆犹新。

在东欧犹太人和德国犹太人之间,长期存在着种姓般的区分。例如,1940年在费城,上层犹太阶级几乎仍然是清一色的德国籍后裔。在纽约,居民区犹太人很少与闹市区的犹太人通婚。在芝加哥,俄国犹太人建立了自己单独的社区生活。来自各国的犹太人相互间的通婚,就像集聚区犹太人和外部的非犹太人通婚一样,是极为罕见的

社会上有所谓犹太母亲保护子女太过分的说法,实际上这些犹太妇女都是从东欧来的。当初在东欧时,犹太人家的小孩子一旦离开家门,就可能永远也见不到了。如果人们知道这一段经历,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母亲总是热切地希望她们的孩子待在自己的身边,抬眼就能看见。在东欧,甚至家住在树林边上的犹太人小孩子也很少去游泳、钓鱼,或到森林里去散步。千百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在美国是一时难以改变的。

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随着东欧犹太移民的大批到来,美国也史无前例地形成一股日趋强大的反犹太主义情绪。德国犹太人为此而遭到严重打击,他们当中尽管许多人在经济上完全有资格加入内圈的社交俱乐部,住进豪华旅馆,并享受其他利益或荣誉,但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因为他们的同教同胞有那么多人移民来美,而通通被剥夺了这些权利。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和过去那些招工告示曾写明专要新教徒以排斥爱尔兰人一样,现在则写明只要基督徒

未完待续,欲知后事如何,请登录新浪原创订阅更多章节。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新浪原创:http://vip.book.sina.com.cn

上一章 作品目录 下一章